本次大会邀请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妇幼处张辉丽处长、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喻茂林院长、CSCCP魏丽惠主委、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易应萍副会长、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与优生优育协会祝饶荣副会长到会致辞。特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乔友林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临虹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方辉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赵更力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赵昀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明珠博士、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李隆玉教授等50余名国内知名专家为来自全省259家医院的600多名学员授课。会场座无虚席,学习氛围浓厚。在这场视角前瞻、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中,参会学员表示此次会议内容丰富,亮点热点不断,收获颇丰。
开幕式领导致辞
学术讲座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乔友林教授:全球宫颈癌防治面临挑战
乔友林教授指出:宫颈癌发病率持续快速上升,并有年轻化趋势。我国女性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均居全球第四位,宫颈癌癌症疾病负担较重,但是宫颈癌是可以通过接种疫苗及筛查、早诊早治来全面预防的恶性肿瘤。为此,WHO提出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这也为我国国产HPV核酸筛查和疫苗技术迎来了创新发展,这是宫颈癌筛查和早诊史上的里程碑。我国十大部门联合启动全民健康科技行动,全国多地进行消除宫颈癌试点行动,用中国科技创新助力WHO加速全球消除宫颈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临虹教授:中国宫颈癌防治问题和挑战
王临虹教授介绍了所有25-64岁女性不同群体不同的筛查方案,也提出了HPV疫苗在我国的使用现状——接种覆盖率极为不足,适龄女性HPV疫苗接种率低。同时,中国人群宫颈癌防治仍存在:重复筛查与筛查率不足并存、找到更需要的筛查人群困难、筛查质量不高效率不足等问题。宫颈癌防治能力建设、信息化管理等仍需提高。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李隆玉教授:CKC缝合技巧和管理
李隆玉教授首先介绍了宫颈锥切术的漫长发展史,对于手术方式主要介绍了CKC和LEEP术;其次详细地讲解了宫颈锥切术后的缝合方法,主要为Sturmdorf法及其改良法和巴古罗娃式及其改良术式,经过改良后,出血、感染风险极大的改善,现场使用视频解说了改良式巴古罗娃式的操作技巧;再次,针对CKC,要做好术前、术后并发症的管理;最后,结合自己几十的工作经验谈了自己的体会,语重深长地指出:在宫颈癌的防治道路上CKC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于晓红教授:宫颈疑难病例的病理诊断思路分享
于晓红教授主要分享了几个罕见病例。对于这几个病例,均分别从临床资料、专科检查、诊断、病理的巨检和镜检及最后的病理检查报告结果、诊断思路及病例的讨论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通过此次交流,再次实现了病理科医生与临床医生面对面的交流,两者相辅相成,及时反馈问题,共同为患者减轻疾病痛苦做出努力。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谭布珍教授:2023年江西省民生实事背景下宫颈癌预防策略的思考
谭布珍教授指出:WHO发布《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我国积极响应WHO“消除宫颈癌”倡议,提出了2025年和2030年阶段性工作目标,广泛宣传宫颈癌防治知识和理念。江西积极响应国家行动计划,为不满14周岁初一到初三女生免费接种国产二价HPV疫苗。该项目的启动意味着江西省成为全国第5个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工作的省份,影响深远。同时通过各项研究证实国产二价疫苗馨可宁安全、有效。中国宫颈癌防治任重道远, HPV疫苗的接种能显著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而且越早接种,越早获益。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李隆玉教授:ASCUCS分流管理
李隆玉教授提出:ASCUS是临床处理中的难题,容易出现过度诊断和诊断不足的问题。首先,ASCUS检出率高,未绝经妇女中ASCUS中为宫颈LSIL、HSIL较多,绝经者比未绝经者检出率明显降低。而不同人群风险不同,处理也不同:普通人群首选高危HPV检测分流;24岁以下的女性首选复查细胞学;妊娠期妇女可观察等。同时借助于E6/E7 mRNA的检测、P16/Ki-67 免疫双染技术、人端粒酶RNA基因检测来评估风险,风险分层,可降低阴道镜转诊率,提高准确性。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闵庆华教授:外阴病变阴道镜诊断与治疗
闵庆华教授介绍了外阴病变阴道镜诊断与治疗:主要介绍了外阴上皮内瘤变和外阴苔藓类疾病。对于前者,分别从外阴上皮内瘤变术语和分类的演变、流行病学、病因等十个方面详细讲授了该疾病,之后谈及了该病的治疗并分享了2个相关病例;对于外阴苔藓类疾病,分别从病因、临床特征及治疗3个方面进行了讲解,随后就该病分享了1个病例。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陈琦教授:子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精细化的管理
陈琦教授指出:2014 年WHO对宫颈上皮内病变进行了分类:LSIL和HSIL。首先,就宫颈癌筛查策略,介绍了细胞学、阴道镜的筛查现状及其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其次,针对管理问题,分别介绍了一般人群的细胞学结果不同和特殊人群的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管理方法;再次,就随访而言,详细介绍了根据组织病理学 LSIL 前细胞学风险分层管理问题;最后,提及了HPV 疫苗接种。LSIL看似简单,但实则不然,LSIL诊断的准确率尚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相应筛查均有遗漏HSIL 的风险,在管理时均应充分评估其可能存在的 HSIL风险,避免过度管理或管理不足。
涂开家教授介绍了绝经后妇女宫颈癌筛查诊断困难的原因。在HSIL管理方面,强调绝经后妇女子宫颈癌前病变,建议干预,选择锥切术,不推荐全子宫切除为HSIL患者初始手术方式,绝经后患者初始治疗采用锥切术更应重视手术范围,指出年龄是切缘状态的影响因素,病变累及腺体是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不论是术前、术中、还是术后,均需要做好个体化管理。
江西省肿瘤医院郑子雯教授:解读《子宫颈高级别病变的中国专家共识》
郑子雯教授对《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对于特殊群体应该个体化管理;阴道镜评估在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管理中首要作用是明确病变部位并指导进行活检,必要时做子宫颈管搔刮;根据患者的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手术治疗(LEEP OR CKC),并关注其术后近、远期并发症。
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颜玮教授:江西省肿瘤登记技术及宫颈癌流行现状
颜玮教授分享了肿瘤登记技术,肿瘤登记是一项按一定的组织系统经常性的搜集、储存、整理、统计分析和评价肿瘤发病、死亡和生存资料的统计制度。肿瘤登记要求多重渠道收集登记信息,且登记信息全面尤其是个人信息及肿瘤信息。登记质量控制维度体现在有效性、完整性、时效性、可比性四方面。详细介绍了江西省宫颈癌城乡发病率、死亡率的动态变化。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秦赟娜教授:TCT的结果解读
秦赟娜教授分享了TCT的结果解读方法及注意事项,首先是样本质量评估,不满意样本临床如何处理;其次是关于细胞学结果判读,细致讲解了NILM、鳞状上皮异常、腺上皮异常的具体分类、镜下特点、随访结局,提高诊断水平,最大限度地避免漏诊和过诊断;很重要的一点是细胞学异常的临床管理、细胞学+高危HPV联合检测结果异常的临床管理、HPV(+) ASCUS患者的临床管理、AGC/AIS的临床管理。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可以在遵循规范化的原则上进行个体化处理,避免漏诊和过度治疗。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任力教授:宫颈细胞质量控制
任力教授提出宫颈细胞学阅片质量控制措施:注意复查阅片、质量评价的关键指标、各种阳性比的检出率。AI技术的阅片、改进意见和建议: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宫颈癌筛查的质量控制对宫颈癌筛查工作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大部分实验室宫颈癌细胞学质控属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室内质控还是室间质评都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教授指出质控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如宫颈细胞学培训还没有普及,液基细胞学产品参差不齐等;由于我国缺乏宫颈细胞学阅片人员,给质控工作带来困难;质量控制应贯穿宫颈癌筛查全过程,只有严格把控。
靖安县宫颈癌防治所金强珍教授:靖安青少年女性HPV疫苗接种经验分享
金强珍教授给我们分享了靖安县宫防所发展历程、积极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及完成情况。靖安县曾是中国宫颈癌发病率前三的地区。众位领导与医务工作者坚持近半个世纪宫颈癌“普查早治”工作,逐步形成适合农村地区宫颈防治模式--“靖安模式”。如今靖安县宫防所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目标,积极推进青少年女性宫颈癌接种工作,疫苗接种工作中也遇到过许多困难,最后形成了适合我们地区的接种方式,从宣传、信息录入到具体实施、登记、接种、留观。我们找到了最适合我们的接种方式,希望为广大农村地区适龄女性接种宫颈癌疫苗带来经验。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李凌教授:病理诊断为宫颈癌后如何处理
李凌教授给我们详细分享了宫颈癌FIGO分期2018,这是首次影像学与病理学参与分期,是宫颈癌分期的颠覆,尤其详细提到了妇科检查、影像学、病理学、阴道镜评估的具体要求。随后从保留、不保留生育力两方面及各分期的具体治疗方式以及手术原则,尤其是关于外照射、内照射放疗技术。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涂云霞教授:宫颈病变治疗中热点及争议问题讨论
涂云霞教授:2020年4月2日,ASCCP正式发布了“2019ASCCP基于风险的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和癌前病变的管理指南”,该指南与之前版本的关键区别在于其基于风险值的量化和细化,加入“阈值”概念,同等风险,同等管理更加精细化。其中就宫颈疾病治疗中热点及争议问题,主要为年龄<25岁女性、子宫切除术后、65岁以上既往有异常筛查的特殊人群的LSIL/HSIL处理着几个方面的问题。针对以上争议,进行了相应的处理、随访原则的详细讲解。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张子宇教授:人工智能AI在宫颈癌细胞学筛查中的作用
张子宇教授讲道:2022年1月,卫健委发布《宫颈癌筛查工作方案》,我们要积极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基层筛查能力。对于细胞学筛查方面的不足,人工智能AI体现了其独特优势:能够提高宫颈细胞学筛查效率,为医生减负;但是也有缺点:如AI需要适应不同的制片试剂、叠层的细胞等,需要做好质控。因此,AI仍有上升空间,包括提高数据量、提高算法等。总之,AI可以提高医生诊断效率 但不能够完全代替医生,只有医生和AI相互磨合才能够发挥AI最大的功能。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朱其舟教授:宫颈癌的免疫治疗
朱其舟教授:向我们抛出了一个新概念—免疫检查点。研究发现:PD-1/PD-L1抑制剂通过阻断PD-1/PD-L1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已广泛应用于多个瘤种,并取得成功。绝大多数宫颈癌由高危HPV病毒感染引起,表现出“免疫热肿瘤”的特征,为免疫治疗奠定基础。随着宫颈癌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不断开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逐渐应用于宫颈癌系统治疗。研究表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标准治疗显著改善一线宫颈癌PFS, 10.4月vs8.2月,HR=0.65。朱教授建议联合治疗,以便获得最佳疗效。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王艺教授:成年女性接种HPV疫苗策略
王艺教授:接种HPV疫苗的意义在于预防HPV持续感染所致病变,减少宫颈癌的疾病负担。据HPV疫苗2017年-2020年批签发情况来看,目前国内的疫苗接种率不太乐观。基于此,王教授从以下几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疫苗:HPV疫苗及其作用机制、疫苗有效性、疫苗安全性、HPV疫苗接种情况。国产二价HPV疫苗馨可宁®是国内唯一获批可预防HPV16/18持续感染的疫苗。研究显示9vHPV疫苗对HPV31/33/45/52/58型相关的CIN1+保护效力为100%。真实世界研究证实4vHPV疫苗能够有效降低宫颈癌前病变发生率。全球大量监测数据证明了疫苗的安全性。最后,针对广大女性所提出的关于疫苗接种常见问题一一作出了解答。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王琦教授:子宫颈管搔刮术在阴道检查中的意义
王琦教授:首先,王教授以本院的病例引出今天的话题—子宫颈管搔刮术在阴道检查中的意义。鉴于阴道镜的部分局限性,指出做ECC的必要性,即排查颈管内病灶和可疑的跳跃性病灶,能减少病变遗漏。2023年1月在ASCCP的官方杂志发表指南,该指南对我们传统观念中对 ECC 的认知提出许多更新;ASCCP阴道镜检查标准中也有相关指南。其次,讲授了ECC检查的指征 与禁忌证。最后就ECC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常见问题和该式的弊端进行了讲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管理
魏丽惠教授分享HPV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感染女性;18、58、52是除外16型最常见的感染型别,我们需要对52、58型加以关注;我国以单一型别感染为主,即使已感染HPV,接种疫苗仍有益处。我们应从病因出发,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病后防复;宫颈病变经治疗后仍面临高感染率和高复发率;LEEP术后,接种4价疫苗可显著降低复发率。筛查中HPV异常的分流、细胞学筛查异常也很重要,HPV16、18需要转诊阴道镜。教授特别指出需对AIS更加重视,采用HPV+细胞学联合,异常需转诊阴道镜+ECC;筛查后的治疗和随访也非常关键;医务人员需结合中国现状,继续总结中国自身筛查策略治疗管理策略。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方辉教授: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HPV疫苗立场文件的解读
赵方辉教授提出:WHO本次立场文件更新了最新研究进展、目标人群的接种策略、单剂次免疫接种程序的推荐建议。我国上市的6种疫苗均有着高度的免疫原型,预防性HPV疫苗接种对未发生HPV感染的人群具有高度有效性,研究指出HPV疫苗交叉保护作用、免疫年限、安全性真实可靠。多项研究表明:为14岁女孩接种,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特别指出将HPV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旨在15岁前多种途径疫苗接种,实现更广泛人群的接种。随着多省出台免费HPV疫苗接种,一定加速我国子宫颈消除步伐。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赵更力教授:宫颈病变患者的健康指导与心理疏导
赵更力教授指出: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每个人是自己健康责任第一人。各类临床医务人员应主动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临床诊疗活动;普及性健康教育,建立安全性行为;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热线服务等衔接合作环节。建立积极、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转变患者不良态度,关键在于面向民众宣传。类似孕妇产检,我希望临床医生通过多种途径的健康教育,让患者自觉主动参与宫颈癌筛查。通过充分与患者沟通,缓解其不良情绪,如仍不好转,及时转诊相应。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静然教授:外阴病变
李静然教授为我们具体讲授了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分类:HPV相关性SIL、HPV非依赖VIN以及相关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诊治并分层管理。VHSIL进展风险高、有年轻化趋势,建议予保留外阴功能的干预,但各种治疗方法复发率均高,应多点活检除外恶性、隐匿癌(3%切除中有癌),特别是运用药物和物理治疗。2022年奥地利6家医院一项RCT研究,结果显示手术组和药物组在HPV清除率、不良事件及治疗满意度无差异;对于外阴HSIL,咪喹莫特是一种安全、有效易于接受的替代治疗方案,可作为首选治疗。而对于高度怀疑恶性/非HPV依赖VIN,及时干预治疗并维持治疗。最后,李教授指出尤其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外阴癌,要终身随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明珠教授:微生物和HPV感染
李明珠教授给我们分享了:健康女性下生殖道的阴道微生态与感染后微环境。阴道菌群对维持黏膜稳态有着重要的作用,丰富的乳酸杆菌与高危HPV感染清除有关。阴道微生态类别(CST)的不同在HPV感染与清除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微生物组作为HPV持续感染风险的关键,加德纳菌是高危HPV进展的主要生物标志物,持续感染发展为高级别病变表现为宫颈阴道细菌多样性增加。阴道镜下不同阴道菌群失衡表现不同;阴道菌群的稳态失衡与HPV感染的发生发展相关;不同年龄HPV阳性女性CST分布不同,治疗理念也应有所不同。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赵昀教授:阴道镜检查常见漏诊原因分析
赵昀教授指出:阴道镜检查失误常发生在检查前与检查中。检查前,面对筛查结果,不能全部相信,我们应该全面了解病史;就阴道镜检查过程中失误问题,如视觉、评估、取样展开了详细讲解及解决措施;通过几个较深刻的病例告诫妇产科医生:1、我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完美,不犯错就不会有进步,提高诊断技巧;2、多实践;看不懂的记着活检;3、物理治疗易隐藏深部病变,我们应综合分析,避免陷入诊断误区;4、注意随访。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陶玉玲教授:江西宫颈癌筛查结果分享
陶玉玲教授:围绕医疗系统的部门协作展开了自己的独特见解。首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相关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要求:1、加强项目管理;2、加强能力建设;3、加强信息管理。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曾莹教授:阴道镜下检查异常诊断技巧
曾莹教授首先介绍了阴道镜的作用、阴道镜标准术语和阴道镜异常图像的甄别这三个方面的知识。其中,重点向我们讲解了异常图像的识别,期间结合多个典型病例及其不正确的阴道镜图像,给我们传授了阴道镜下宫颈癌的相关诊断技巧;1、规范的阴道镜检查操作;2、掌握阴道镜图像的判读,尤其要加强细节的观察;3、注意取材部位的选取、取材深度、大小和技巧;4、子宫颈细胞学和高危HPV型别的检查结果。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敖梅红教授:阴道镜检查中存在问题解析
敖梅红教授:指出2018年开始进行阴道镜培训班。在基层督导时发现以下问题:操作不规范,如无外阴、颈管、阴道壁观察,无动态观察醋酸反应,可疑病灶未放大等;管理不规范等。就阴道镜检查流程方面:强调了一定观察外阴、肛周、阴道及颈管。同时分享了几个具体病例,来说明规范化阴道镜操作和管理的重要性。敖教授强调:加大宫颈癌防治核心知识宣传,阴道镜检查不是单纯为宫颈拍照,需结合既往及当前筛查史、辅助检查进行全面评估;规范阴道镜操作,需关注外阴阴道宫颈癌,必要时宫颈癌管搔刮;同时要规范化管理,提高筛查技术。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梁美蓉教授:LEEP视频
梁美蓉教授为我们分享了LEEP的几种特殊情况如阴道壁松弛(避孕套)、宫颈病变位置较深等,并向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可疑浸润或早浸行诊断行锥切手术首选CKC;CINII-CINIII、年轻、面积小于1/2,颈管阴性,I型转化区首选LEEP;CINII-CINIII面积>1/2,有强烈生育意愿,充分沟通可选择LEEP。期间,为我们展示了一段手术视频,同时讲解了术中的操作技巧:电刀—如画眉毛描眉作画;手术—深入浅出;避免热损伤切缘不明确—牛摘帽式切除。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马艳教授:阴道镜操作视频
马艳教授用视频为我们讲解了从开始到结束的阴道镜检查操作流程,以及一
些注意事项如窥阴器应缓慢进入阴道等。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程玮教授:病例分享
程玮教授通过一个典型的病例(外阴、阴道壁、宫颈多中心病变),给我们临床医生就如何减少阴道壁、外阴病变的漏诊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指出VHSIL和dVIN是具有进展为浸润癌的风险的最常见的外阴癌的癌前病变。对于宫颈、阴道、外阴多中心病变的患者,阴道镜医师要牢记“规范”二字,在检查前详细地询问病史、认真查体,规范地进行阴道镜检查操作,这样才能尽可能避免病变的漏诊。
主持人风采及会场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