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概况
一、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成立的背景
1.什么是研究型医院
研究型医院概念起源于研究型大学的发展,2005年解放军总医院率先提出并大胆实践,之后全国诸多医院相继明确了以建设研究型医院作为战略目标。所谓研究型医院:就是以新的医学知识和新的医疗技术的产生与传播为使命,坚持临床和科研并举,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催生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成果,推动临床诊疗水平持续提高,为医疗卫生事业和人类健康作出重要贡献的一流医院。
2.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成立
2013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医院、解放军301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上海瑞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30家国内知名医院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研究型医院,陈竺、秦银河、任国荃、李书章为第一届理事会名誉会长,吴孟超、卢世璧院士等为顾问,王发强当选首届会长。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程晓曙教授担任了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李秋根、左挣云、黄欧平、张小康、余少良、钭方芳、孙坚、邵江华等院长担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为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成立奠定了基础。2013年12月29日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的鼓励下,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西省民政厅、江西省科技厅、江西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南昌大学及全省医疗单位共同支持下,由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省中医院、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江西省儿童医院、江西省肿瘤医院、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等30家医院共同发起成立了全国首个省级研究型医院学会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程晓曙教授担任了首届会长。
二、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的宗旨
本会宗旨:坚持党的领导,团结组织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遵守我国宪法和法律、法规,遵守社会道德风尚,执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发挥学会优势,团结和组织所属委员,加强研究型医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坚持以转化医学为核心,积极探索医院发展新模式,促进医学科学知识的产生、流动和转化,加速基础生物医学研究成果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不断提高临床创新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实践伟大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的主要任务
(一)理论研究。团结医院管理和临床医学专家和学者,借鉴国际研究型大学构建经验,深化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理论体系研究, 为建设研究型医院提供理论依据。
(二)学术交流。为省内大型医院间的学术交流搭建平台,推广研究型医院建设理念、标准和做法,加速研究型医院理论的国际化进程,开展医学学术交流,组织重点学术课题探讨、业务培训和科学考察等活动,密切学科间、学术团体间的横向联系与协作。
(三)转化医学。加快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向临床诊疗手段的转化速度,改善人类健康状况,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四)人才培养、海外培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具有先进 医院发展理念,能够适应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发展与国(境)外医学团体和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联系和交往,开展 与国际、港澳台地区医学学术交流与合作。
(五)指导实践。指导省内研究型医院建设,评估研究型医院建设水平,规范研究型医院发展模式,奖励研究型医院先进典型,促进研究型医院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六)智慧医疗。积极推动最先进的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使医疗服务走向智能化,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七)远程医疗。通过计算机技术、遥感、遥测、遥控技术为依托,鼓励和充分发挥理事单位和分会、专委会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优势,对医疗条件较差的偏远地区开展远距离诊断、治疗和咨询,提高诊断与医疗水平、降低医疗开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八)技术培训。为实现科学技术规范与标准化作业的统一,通过目标规划设定、知识和信息传递、技能熟练演练等现代信息化的流程,使受训者在接受一定的教育训练后提升个人能力和工作能力,达到预期的水平。开展医学教育及海内外专科、专项及管理培训,促进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
(九)健康管理。带领全体委员以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与发展, 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针对个体及群体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水平,并对其生活方式相关的健康危险因素,通过健康信息采集、健康检测、健康评估、个性化监看管理方案、健康干预等手段持续加以改善的过程和方法。
(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组织委员和医学科技工作者学习业务, 不断更新委员和医学科技工作者医学科技知识,提高医学科学技术业务水平。
(十一)编辑出版医学学术、技术、信息、科普等各类期刊、图书资料及电子音像制品。评选奖励优秀创新项目、科技成果和先进分支机构和个人等。
(十二)向党和政府反映医学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依法维 护委员与医学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举办为委员服务的事业和活动。